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徐焯賢先生短篇小說選讀:〈我〉

徐焯賢先生2009最新短篇小說將連續兩個星期三 (9/12、16/12) 刊登在《明報》的校園版《明teens》內,同學萬勿錯過!

新作明天才登場,今天且先來欣賞徐先生的精選舊作:



〈我〉

  從茶色玻璃窗外望,伊凡看見車外的世界是一陣騷動。成千上萬的群眾圍在欄柵之後,一面揮動著旗幟,一面聲嘶力竭地叫喊著他的名字。或許已經習慣的緣故,伊凡有點無動於衷,更略帶點沉悶。參謀官普理查卻持相反的態度,非常滿意地說:「你知道嗎?昨天的晚間新聞報導了一名老婦為了目睹你的風采,不惜露宿街頭三天,霸佔最有利的位置。看來你又要連任啊!總統大人。」伊凡微笑不語,眼光再次落在車窗之上。窗外的世界依舊喧鬧不息,但他的眼波和心神卻被窗子的倒影攝住了。他看見一副成熟的面孔。

  那該是自己的面龐,伊凡如此想著,心裏卻升起異樣的陌生感覺。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他就討厭照鏡。他的家裏只有一面鏡子,設在妻子的化妝間內,因而他視之為禁地,從不進入。對此,妻子曾多番質問,他的答案都是半開玩笑式:「我怕年老!鏡中的我實在老得可憐!」伊凡確實非常害怕,不過對象並不是年老,而是鏡中的自己。具體來說,他對鏡中的自己感到極端陌生,一點也不親切。故此,照鏡子在他而言,只是一種暴露,將自己的身軀暴露在另一個人的眼底。或者,又可以說將身體暴露於靈魂之外。

  伊凡討厭照鏡,更抗拒出席公開活動。不過他知道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作為一個總統候選人,出席公開活動是理所當然的任務,也是賺取人心的最佳方法。所以普理查每天都為他安排外訪,計有學校、私人機構、老人院舍、屋村、政府辦公室和公廁等等,沒有任何遺漏正是普理查的人生態度。

  伊凡不得不承認普理查是個人才,若非他在背後運籌帷幄,伊凡深信自己在八年前沒法當選總統一職,更遑論連任呢?再三連任呢?因而,伊凡打從心底裏感激他,卻又十分痛恨他。正如先前所述,伊凡本人非常討厭出席公開場合,但普理查卻要求他每天至少出席五個聚會。「簡直是無理的要求!」伊凡如此認為,卻不敢反抗。

  他之所以討厭出席公開場合,全因群眾的歡呼聲所致。伊凡覺得歡呼聲好比一把無形的解剖刀,尤勝激光切割器,將他的身軀全面肢解,只剩餘空空的靈魂。或許以上的比喻有點誇張,但對他來說實在恰到好處。每次面對交響樂般的歡呼聲,他都有一種感覺,就如照鏡一樣──陌生。

  陌生的感覺何來?伊凡初時並不瞭解,但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勉強推想出答案來。「我不是伊凡!」他對自己說。在他的解釋裏,他本來是無依的靈魂,隨意在空間飄蕩。在偶然的機會下,碰上了真正的伊凡,並潛入了他的身軀,借住了他的軀殼。對於這個解釋,他十分滿意,卻不能不承認存在了一點破綻,無法自圓其說,就是他除了佔用了伊凡的身軀外,還擁有了他的記憶。不錯,他的腦裏全是伊凡的回憶,從幼年開始直至壯年,每一件事都有系統地陳列著,就如博物館的陳設品,總是連綿不絕。因而他曾經懷疑自己只不過是患了嚴重的精神分裂,設想了兩個自己──肉體和靈魂。

  前陣子,他翻閱過一本心理學書籍,內裏指出有些人會因過大的壓力,產生變異的思想,極度討厭自身的肉體,因而導致肉體和靈魂的不協調。伊凡覺得這個解釋更切合他的病情,所以曾以為自己患了精神分裂症。但是這種討厭肉體的情況並沒有停止下來,反之越加嚴重。在這時候開始,他不但討厭肉體,更抗拒舊有的記憶。「這些記憶並不屬於我,而是屬於真正的『伊凡』。」他每天至少在心裏吶喊三次。

  普理查似乎誤解了他的痛苦,曾安慰他:「不要擔心,以你現在的民望,其他候選人哪是你的對手呢?絕對沒有人可以取代你的位置!」聽罷,伊凡心裏不禁冷笑:「確實沒有人可以取代我,因為我本身就是取代者,你知道嗎?我並不是伊凡,參謀官大人!」但他始終沒有說出心底話,因為他怕普理查知悉真相後,會捨他而去,只剩下他面對風浪。基於相同的理由,他也沒有告訴妻子。雖然他深信妻子並不屬於他,而是屬於真正的「伊凡」。但他知道自己若失去妻子,將會陷入更糟糕的情況,這是絕對不容許的。所以縱然他對自己的生命抱著極大的疑惑,仍甘心飾演「伊凡」這個腳色。

  從車廂下來,他聽見一聲巨響,然後便倒地不起。在救護車內,他感到自身的虛弱,知道自己離死期不遠,「來世將可做回自己。」他如此認為。在模糊之間,他聽見普理查跟一個男人說話:「總統大人,幸好我們借助了別國的科技,否則後果定然不堪設想。」那男人說:「誰說複製不好呢?」

──選自《追尋年代》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2009.12.08通識閱讀分享會(二)


















龍應台、安德烈合著:《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台著:《孩子你慢慢來》


















龍應台著:《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龍應台著:《野火集》



















龍應台著:《龍應台評小說》


作家簡介

龍應台父親龍槐生原籍湖南衡山,在苗栗縣苑裡分駐所擔任所長,母親應美君來自浙江淳安,於戰後移居台灣,育有四子一女。

龍應台自小在台灣苗栗苑裡長大,讀過苑裡國小、苑裡初中,通台語,後來搬家到台灣台南,為台南女中校友,1974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國求學,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畢業後,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1984年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回響,隔年出版,21天內再版24刷。余光中稱為「龍捲風」。

前夫德國人,育有兩子(龍在2007年的著作《親愛的安德烈》就是把她與她長子的通訊結集而成的)。1986年龍應台舉家旅居瑞士1988年遷居德國。於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開設台灣文學課程。

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為期3年,期間推動本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政策措施。之後客居香港,先後任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學擔任傑出人文學者、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2005年7月大成集團普訊融悟文教基金會、誠品股份有限公司蔣震工業慈善基金支持下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著有《野火集》、《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等評論集,散文《百年思索》、《面對大海的時候》、《孩子你慢慢來》等。她在台灣社會民主化歷程中扮演一定角色,影響了解嚴後的思想與文化改造。近年来,龍應台多次在不同場合指出「民主制度」的優點,引起了廣泛的反響與爭議。

摘自《維基百科》


嘉賓簡介:

冠球博士畢業於中文大學哲學系。曾任職於多間大專院校,現任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除了文哲範圍以外,亦包括新高中通識課程的教與學。有不少公開講座的經驗,亦身兼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全港初中辯論教育計劃的顧問,努力於推廣批判思考和演辯訓練;作為香港人文哲學會的前任會長和現任幹事,更長期投身有關思考、哲學、文化、社會等主題的普及教育。


思考問題

細聽以下歌曲,並注意歌詞,思考流行文化如何塑造現代人價值觀:





想想這些書刊是否有影響你和你身邊人的價值觀:

《Milk》

《Yes》

《東周刊》

《蘋果日報》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徐焯賢先生《地海空奇幻系列》環保小說












簡介:

本系列小說希望回應通識教育科課程的主要學習範疇,包括「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全球化」和「能源科技與環境」,同時,更希望可以與讀者 一起「愉快學習」。因此,以一個想像的時代與奇幻的背景來創作一系列的優質校園小說,更加是作者和編者的目標。我們希望與讀者一起認識自我,並從虛實交錯 中觀察生活和世界,進而認識及思考每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課題:此系列定位為「奇幻」小說,但並不是為奇而奇,為幻而幻,而是希望通過把一眾角色幻 化,再從他/她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六本故事有重複出現的人物,也有全新的角色,並由五個海島連在一起,究竟他們的命運又如何交織在一起?

(摘自《開卷網絡》


徐焯賢先生
2009 年《地海空奇幻系列》環保小說六部曲現已推出了首五部《赤心之葉》《青海之石》《紅瞳之火》《藍瞳之水》《白鳥之羽》,第六部《黑客之棉》亦快將推出。各位同學下學期起便可以在本校圖書館借閱到徐先生的這幾部心血結晶,既可享小說閱讀之樂,又可從中學習通識,一舉兩得,不可錯過!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歷史人物寫作坊 (2009-2010)















駐校作家徐焯賢先生於
中二歷史人物寫作坊教室留影。















徐焯賢先生第二十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六十強大作《看三國,談創作》
















徐焯賢先生環保小說《地海空奇幻系列》六部曲首集《赤心之葉》
















徐焯賢先生與中二歷史人物寫作坊同學校門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