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校園小說〈漂白水公主〉

2010年3月24日《信報》「創作現場」刊登徐焯賢先生最新校園短篇小說〈漂白水公主〉,有興趣索閱者請聯絡初中中文科主任李老師。

談夏候惇

河南安陽縣去年末發現曹操古墓,另一說則指之為夏候惇墓。讀過《三國演義》〈楊修之死〉一文的同學對夏候惇均應略有印象,但了解恐怕並不深刻。到底夏候惇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徐焯賢先生特別為我們撰文介紹這位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第十八回曾經有以下的片段:
 
  「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高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惇縱馬追趕,順遶陣而走。惇不捨,亦遶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真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
 
  寫得夏侯惇甚是威風,看回正史《三國志》,只記載夏侯惇被流矢傷了左目而已,沒有吞下眼珠,更沒有殺死曹性。但經《三國演義》一寫,倒確立了夏侯惇的威名。而後來,經各媒體渲染,特別是電子遊戲中,「盲夏侯」的威名更見彰顯。在正史裡,夏侯惇又是個怎樣的人物呢?
  
  夏侯惇的傳放在《三國志》的〈魏書〉卷九〈諸夏侯曹傳〉中,排名在該卷的首位,之後才是實戰名將夏侯淵、曹仁,可見他在曹軍的地位不低。然而,他的地位並不是來自實戰,據各史家考證後,他大有可能是曹操的堂兄弟。曹操的父親本姓夏侯,後來成為了曹騰的養子,才改姓曹。
  
  自曹操起兵,夏侯惇一直支持曹操,甚得曹操的器重。曹操「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意指出則同車,坐則同席,其餘諸將都無法相比。但夏侯惇的軍事能力實在成疑,他甚少被派上前線,不像夏侯淵、曹仁、張郃、張遼等有獨當一面的戰功。史書記載過像樣的戰役,都是敗仗居多。如曹操派他救劉備,為呂布手下高順所擊敗。又有一次反過來是在博望坡對付劉備,《三國演義》記載他是敗在諸葛亮的手裡,但實情是敗在「每戰必敗」的劉備手下,連劉備都能打敗的人,夏侯惇的能力不難想像。當時,劉備佈下疑陣,放火後徹,夏侯惇以為可以追之。李典勸:「劉備無故徹退,或會設伏。南面的道路狹窄,草木茂盛,不可追擊。」夏侯惇卻不聽,與于禁一同追擊,果然中了劉備的設伏,幸好得李典的救援,才不至於殺身之禍。
    
  除了以上兩仗外,曹操一般只派他鎮守後方,或只負責隨大軍出發,以免他單獨作戰。他最有名的兩件事都是在鎮守後方時發生的:一為他擔任陳留、濟陰太守時,遇到大旱,又值蝗禍,夏侯惇就率領大家引太壽河水進池塘,並親自到河中挑土,又帶領軍隊種稻。百姓在他的帶領下,紛紛投入耕作,捱過天災。
    
  不過,另一記載卻不風光,話說呂布曾偷襲曹操後方,夏侯惇為叛軍逮捕,扣為人質。曹營大亂,幸好夏侯惇的部屬韓浩帶兵守住營門,恢復營內秩序。韓浩圍住軍帳,命令叛軍住手。韓浩對叛軍說:「你等兇犯,竟敢劫持將軍,難道不想活嗎?我現在受命消滅你們,怎麼可能因將軍一人而縱容你們呢?」並流淚對夏侯惇:「我必須按國法行。」(若非韓浩真的救回夏侯惇,筆者還以為韓浩真的想借刀殺人。)韓浩命士兵進攻,救回夏侯惇。後來,曹操得知此事,表揚了韓浩,並立法規定日後若出現劫持人質之事,一律照此辦理。從此,曹軍再沒有出現同類事件。
  
  在此事中,筆者反而更注意韓浩這部將的表現,他那不亢不卑的態度,確實令叛軍不知所措。可惜,正史對韓浩的記載不多,他的傳記只附夏侯惇傳記之下。《三國志》說他與史渙齊名,都「以忠勇顯」。他早年曾領兵到盟津拒董卓,董卓以韓浩的舅父杜陽要脅,但韓浩沒有理會。袁術、夏侯惇等知其威名,相繼起用他,曹操亦甚賞識他,屢次升遷他的官位。曹軍早期糧食不穩,韓浩曾倡議屯田。後來,曹操征漢中後,議者認為韓浩有謀略,可以鎮守邊防,但曹操認為自己不可以沒有護軍,於是與要韓浩跟同撤回後方。有趣的是,筆者發現日本光榮的電腦遊戲《三國志》,早期對韓浩的評價不高,智力只有20-30(以100為滿分),到了《三國志七》,才開始提升他的智力至70左右,而政治亦有80。我想前面的版本該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演義說韓浩為韓玄之弟,為報兄長被殺之仇,胡亂帶兵,被黃忠殺了。不過在史實中,韓玄、韓浩不是兄弟,自然不是死在黃忠之手。
  
  說回夏侯惇,他雖然並非一無是處,但顯然並不是一般人想像般英勇果敢,實戰力亦不是太甚出色。



延伸閱讀:

Only Perception 曹操墓新聞摘要

古德明〈曹操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