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08/09 「我最欣賞三國人物」徵文活動金奬作品

本校初中同學去年參加了麥穗出版社主辦的「我最欣賞三國人物」徵文活動,其中三位同學分別得到金奬和銀奬。兩位銀奬得主已於三月的早會上由麥穗出版社執行社長兼本校本學年駐校作家徐焯賢先生頒發奬項。金奬得主因本學年已退學,無法親身領奬,現在且讓大家在這裡一同欣賞其得奬作品吧:


中三丙 (39) 余宗祐

我最欣賞的三國人物

時勢造英雄,在烽火連天,爾虞我詐的三國時代中,不知多少英傑乘時而起。在此之中,我獨愛荀彧。

荀彧是曹操麾下一個極為重要的大臣,他只二十九歲投奔曹操,至五十歲死,為曹操出謀獻策二十一年,可謂死而後已。

論兵計,荀彧不如賈詡;論奇謀,荀彧亦不如郭嘉。可是,如果只是一個無用的狗頭軍師,是絕不可能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

子房者,張良也。

「孟德!相信我!我定不負張良之名!」

早在董卓之勢如日中天時,初興義兵的曹操亦曾經懷疑自己的實力是否是以與董卓抗衡。這時是荀彧道破董卓一行人「必以亂終,無能為也」,給予曹操信心令曹操踏出成就霸業的第一步。

在公元一九四年,曹操的部下張邈、陳宮等忽然倒戈呂布,兗州一帶紛紛舉起降旗。只有鄄城、范縣、東阿三城仍未投降。此時荀彧當機立斷馬上分兵駐守三城,這才不至令曹操淪為喪家之犬,並鞏固了他在中原的勢力。

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就奉接獻帝之事而舉棋不定,是荀彧極力堅持「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主張,才奠定曹操日後的優勢。

公元一九七年,曹操在官渡一役中幾欲退兵,是荀彧執意要曹操打下去,才使曹操統一北方。

直至赤壁之戰前,攻佔荊北的計劃,也是荀彧有所參與的。

總括而言,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的成功。

與三國時代別的謀士不同,荀彧並不是希望能輔助自己的主公成就大業,他是有着自己一直堅守的理想。

「孟德!我相信你可以與我一起並肩、結伴,走這條匡復漢室的路。」

大家千萬別以為此話是我所編作的,事實上,荀彧的確有着這樣的一個想法。

要知曹操年輕時也是個忠君愛國的義士;只是隨着曹操的勢力不斷膨脹,曹操的野心就與他的勢力成正比例,到最後曹操甚至已成為了一部為權而生的殺人機器。

卻無奈在荀彧眼中的眼中,曹操仍是那個勇敢地隻身行刺董卓,在反董卓聯盟中第一個站起來撲向董卓的熱血太守,那個求才若渴、禮賢下士、唯才是舉的能臣。

但終於,荀彧的夢想,在曹操意欲為魏公時被無情地劃破了。喪心病狂的曹操與心繫漢室的荀彧便展開了不可避免的衝突。

「孟德,是你變了嗎?還是我本就看錯了你!」

荀彧將曹操稱公的計劃以理反駁,又將那些擁立曹操為公的大臣們批評得體無完膚。

「孟德,收手吧!不要違背你當初的信念!不要埋沒你的良心!」

「文若,不要再說!我已經不是往日那個曹孟德了!不要攔住我!沒有人可以攔得住我!包括你!」

最後在曹操即位魏公不久,已被削職貶官我荀彧離奇死亡,年五十。

也許曹操之所以一直不篡漢是因為他忘不了荀彧那雙憂鬱而帶淚的眼睛。

縱觀荀彧一生,可謂無奈。

他一生都恪守他的理想;他亦相信曹操,但他卻想不到曹操這人竟如斯善變,實為無奈也。嗟夫!畢竟問誰又可以像荀彧般在那渾沌的亂世中仍能出汙泥而不染而又中通外直……

在道德敗壞的三國時代中荀彧的事跡就有如一脈清流般盪過我們的心,告訴我們不論在甚麼處境下都要秉持自己的理想,縱使夢想成真的機會有多麼的渺茫。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者, 大丈夫也!

我謂荀彧也是「大丈夫」三字而已!

(1191字)